第四部 保羅行傳
                                      第十一章 邁向羅馬先受審(I)

      保羅在第三次宣道之旅, 行將結束之際, 曾宣告定意要去二個地方, 一是他最愛的祖國之都
耶路撒冷; 另一是當日世界最繁盛的政經之都羅馬(19:21). 結果, 他不顧勸阻, 如願到了耶路撒冷,
不料竟栽在他最愛的骨肉同胞猶太人手中, 淪為階下囚, 險遭殺害, 幸羅馬千夫長尊重法治人權,
及時營救, 得免於難. 但情勢仍然非常險惡, 耶路撒冷過不了關, 去羅馬的心願還能成全嗎? 就在
他靈命最低潮之時, 感謝神, 他熱愛深信的主為他打破銅門, 開闢新路, 讓他經過重重審問, 最後
以囚徒身份, 帶著枷鎖, 完成他訪羅馬的心願, 這是神的安排, 實在神妙. 本章敘述保羅在公會及
在該撒利亞受審經歷, 他受審不忘宣道, 且有精彩演出, 令人刮目, 萬分敬佩.

                                     第一節 猶太公會受審(23:1-11)

    "千夫長為要知道猶太人控告保羅的實情."(22:30), 特別召集祭司長和公會的人在公會聚集,
開庭審問保羅. 猶太公會那時是由大祭司家族, 多係撒都該人和相當多的法利賽人, 總共約71到
100人組成的統冶階層, 形同猶太人的最高法院, 受到羅馬統冶者的尊重, 但判決死刑前, 必需先
呈報批准後, 始得執行. 千夫長把保羅帶到公會, 站在他們面前, 接受審問, 這次保羅的表現, 跟他
以往在其他場合的表現, 完全不同, 其異常表現, 令人刮目讚賞.
  I. 異常表現(23:1-10):
     (I) 開始美好(23:1):
          1. 定睛看人(23:1a):
              保羅進場, 站在審問他的人面前, 鎮定沉著, 毫無懼色. 一開始就定睛看他眼前諸公,
究係何許人也, 不看猶可, 一看原來都是他非常熟悉的面孔, 信主前, 都是與他志同道合的死黨;這
場所也是他非常熟悉的地方, 是他過去經常出入的場所, 難怪他要定晴好好看看這些人和場合. 惜
現已世事滄桑, 今非昔比, 人地全非了, 人似親卻疏, 反目成仇; 地似熟卻生, 誣他成囚. 他過去熱愛
他們, 心中歡喜快樂; 現在仍愛他們, 內心痛苦無奈, 因他們靈性敗壞墮落,逼害忠良,無所不用其極.
          2. 開口見證(23:1b):
              儘管公會的人邪惡敗壞, 保羅還是把他們當作自己所愛的骨肉同胞, 故一開口就稱
他們 "弟兄們!" 既然大家都是骨肉同胞, 相信同一位神,故他作見證時,首先就說出他一貫行事為人
的最高原則: 外在神前, 光明正大, 討神喜悅; 內憑良心, 謙卑良善, 坦誠正直. 在他心目中, 這應是
過去曾與他共事的公會中人, 一致認可的事, 因此, 期盼他們能本著良心, 對他作公平公正的審判.
事實上, 保羅的行事為人, 的確如此, 他一向行在神前, 憑著良心, 從不改變. "良心"
一詞, 在新約中出現過30餘次, 多在保羅書信中. 故他能在險惡情勢, 危難動亂中, 處變不驚, 昂首
挺胸, 定睛觀察, 不失常態, 這是目中無神, 良心有虧的人, 絕對無法做到的.
   (II) 不久失常(23:2-10):
          1. 開口罵人(23:2-3):
             (1) 被打嘴巴(23:2):
                   保羅剛說完的第一句話, 目的是要今天審判他的這群宗教領袖,了解他一貫的
行事為人, 說明自己絕非十惡不赦之徒. 不料大祭司迫不及侍, 立即命令旁邊站著的人打他嘴巴,
認為他胡言亂語, 要封住他的口, 使他非常痛心不快, 恨透這些坐在審判席上猶太領袖, 他們完全
藐視律法, 不公不義, 任意打人, 大大不如外邦羅馬人的千夫長, 憤恨之餘, 不禁大怒, 破口罵人,
失去常態.
             (2) 痛恨咒罵(23:3):
                   保羅一時按耐不住, 破口大罵, "你這粉飾的牆, 神要打你, 你坐堂為的是按律法
審問我, 你竟違背律法, 吩咐人打我麼!"(23:3), 當時的大祭司亞拿尼亞, 可能衣著華麗, 銀衣白髮,
好個繡花枕頭, 故罵他 "你這粉飾的牆!" 此罵含義有二: 一是指徒具吸引人的外貌, 實則裏面充滿
污穢, 像座埋葬屍體的墳墓(太23:27); 另一是, 看似堅固城堡, 卻在風前倒塌(結13:10-12). 主耶穌
也曾用同樣的話, 罵過法利賽人, 七禍臨頭, 但他不是被打後開罵, 而是看見法利賽人和文士假冒
為善, 實在太不像話而罵的. 至於保羅失態罵人, 原因有四:
                    i. 不公不義:
                       坐在審判席上的猶太宗教領袖, 本應恪遵律法, 秉公審判, 不料竟不公不義,
胡作非為, 百姓受這些敗類統治, 暗無天日, 何其不幸, 足見保羅罵人, 事出有因, 乃是激於公憤.
                   ii. 毆打羞辱:
                       他沒犯罪, 也無過錯, 一介平民, 竟無故被掌嘴羞辱, 心中實在不平難忍,
破口罵人.
                  iii. 本性暴露:
                       保羅原本個性剛烈, 急躁狂熱, 看不順眼, 就發怒罵人, 故經常 "口吐威嚇
兇殺的話."(9:1), 但是他悔改信主以後, 大大收斂, 如今蒙不白之冤, 突然受到無理掌摑, 忍無可忍,
本性暴露罵人.
                   iv. 靈性低潮:
                        公會受審之日, 正是保羅靈性低潮之時, 無故受逼, 諸事不順, 竟淪為階下
囚, 頓時失去自由, 前途一片茫然, 萬般無奈, 罵人消氣.
保羅失常咒罵, 顯出他剛烈有餘, 柔和不足, 激烈狂熱, 難以冷靜自制, 大大不如
他敬愛的主, 在同樣情境下的超凡卓越表現:
            (1) 在大祭司該亞法前受審(太26:67-68; 約18:22-24).
            (2) 在彼拉多前受審(約19:1-3).
            持平而論, 保羅這次在公會受審的表現, 亦非絕無可取之處, 但跟他過去在暴亂困境
中的表現相較, 雖情有可原, 顯然失常.
       2. 公開致歉(23:4-5):
           保羅無故挨打, 氣憤咒罵坐在上面審問他的人後, 站在旁邊的人指責他, 竟敢辱罵
以色列人最崇高的宗教領袖大祭司, 他知道上面的人是大祭司後, 立即公開道歉:
           (1) 不知何人(23:5a):
                 首先, 保羅辯稱, 不知罵的是大祭司, 表示歉意. 是否屬實, 解經家有二種不同
看法:
                  i. 保羅謊稱:
                     保羅怎會不知上面坐的是大祭司, 明明撒謊, 他過去跟公會的人非常熟稔,
他自己很可能就是公會中的一員(26:10), 雖以後離開耶路撒冷, 在外邦作工多年, 對公會人事變動,
或許不太了解, 但這次回京, 與信徒交往, 及上聖殿還願, 一定有人告訴過他, 最近公會人事的動態,
大祭司換了亞拿尼亞, 何況他一向關心猶太地福祉, 及骨肉同胞生活; 即使不在京城, 也會從各方
資訊, 了解鄉情. 尤其這次公會開堂審他, 他明知命人打他嘴的是坐在堂上審問他的主審官, 除了
大祭司外, 還有誰呢? 依此看來, 保羅是撒謊卸責無疑.
                 ii. 保羅實說:
                     亞拿尼亞是羅馬統治者所立大祭司, 約在主前47-59年之間, 此人兇殘無道,
助紂為虐. 而保羅悔改信主是在主前40-41年期間, 故不認識他. 且大祭司一職, 變動頻繁,他離聖城
太久, 不知亞拿尼亞已經是當時的大祭司, 何況主持公會的不一定是大祭司(4:6). 此外, 他視力差,
大祭司除了在聖殿外, 平時不穿大祭司袍, 一時看不清, 認不出來, 乃係常事, 加以他深信, 大祭司
絕不會公然違反律法, 不公不義, 隨便下令掌打無辜, 依此看法, 保羅坦誠實說, 沒有撒謊.
                     (2) 當眾認錯(23:5b):
                           保羅深明大義, 一經提醒, 立即承認錯誤, 公開道歉, 聲明絕對會遵從聖經教導,
"不可毀謗神, 也不可毀謗百姓的官長."(出22:28), 順服在上掌權人物.
我們所信的神, 真是又真又活的神, 保羅對大祭司亞拿尼亞的咒詛 "神要打你." 果然
神在垂聽, 這兇殘無道的大祭司, 果然於主前66年死於非命, 大快人心.
     (III) 巧計解困(23:6-10):
              保羅被掌嘴後, 一度憤恨失態, 內心深知, 這次想要得到公平公正審判, 絕不可能. 他過去
曾在公會跟他們沆瀣一氣, 對他們非常了解, 他進場時曾定睛看公會的人, 這一看給他看出條解困
巧計, 他 "看出大眾, 一半是撒都該人, 一半是法利賽人," 這二派因神學觀點, 信仰理念, 大相逕庭,
故針鋒相對, 水火不容, 但此刻二派捐棄前嫌, 聯手對付他, 保羅乃抓住他們嫌隙, 製造矛盾, 分化
他們, 以求脫困:
              1. 大聲喊叫(23:6a):
                  他在公會中大聲喊叫, 而且是不斷大聲喊叫, 幾乎與猶太人聽他見證後, 大聲喧嚷的
反應完全一樣(22:22), 一時震驚全場, 引起關注.
              2. 宣告信仰(23:6b):
                  保羅向他們宣告自己的信仰立場, "我是法利賽人, 也是法利賽人的子孫, 我現在受
審問, 是為盼望死人復活."(23:6b), 這番話的目的在爭取法利賽人的同情和支持, 尤其要分化他們.
              3. 分化敵營(23:7-10):
                  保羅出招, 果然厲害奏效, 立刻嬴得法利賽人同情, 對他見到復活的主後悔改的見證,
雖非完全接納, 但也部份認同,只是取其對自己相信死人復活有利支持而已. 保羅的分化妙計, 頓時
使公會分裂, 二個敵對陣營, 壁壘分明, 掀起非常尖銳激烈的爭辯. 撒都該人堅持沒有復活, 也沒有
天使和鬼魂; 法利賽人則力辯, 兩者皆有. 一時雙方僵持, 互不相讓, 並彼此爭取保羅, 期壓倒對方
佔上風. 尤其, 法利賽人中有幾個文士出來為保羅講話, "我們看不出這人有甚麼惡處, 倘若有鬼魂
或是天使, 對他說過話, 怎麼樣呢?"(23:9), 雙方對幹, 愈吵愈烈, 亂成一團,"千夫長恐怕保羅被他們
扯碎了, 就吩咐兵丁下去, 把他從眾人當中搶出來, 帶進營樓去."(23:10), 保羅終於解圍, 脫離公會
魔掌, 感謝主.
             4. 屬靈教訓:
                 保羅為求脫身, 宣稱自己是法利賽人, 以分化敵人, 又稱自己因盼死人復活受審, 是否
有失基督徒立場, 且有說謊之嫌?
                (1) 宣稱是法利賽人:
                      通常一提到法利賽人, 就與假冒為善劃上等號, 其實不然, 法利賽人大多有假冒
為善的毛病, 但並非個個如此, 尼哥底母就不是. 保羅過去也曾以法利賽人自豪, 說自己是法利賽人
生的法利賽人. 事實上, 絕大多數法利賽人是受過嚴格律法訓練的人, 他們恪遵律法沒錯, 但錯在靠
律法稱義, 而不知律法的目的在引人到基督面前來(加3:24), 蒙恩得救. 這真理雖公會中的法利賽人
難以領悟, 一竅不通; 但對保羅而言, 卻是明顯的真理和經歷, 故他自稱是法利賽人, 分化敵人, 仍能
站穩立場, 並無不當.
                 (2) 因盼死人復活受審:
                       撒都該人不信死人復活, 法利賽人則深信不疑. 保羅親眼見過復活的主, 更是
深信不疑, 且是他最美的盼望和見證力量. 因此, 主的復活不單是保羅, 而且是所有基督徒的確實
盼望和憑據(1:22, 2:24, 3:15), 故他因盼死人復活受審, 並非虛言.
保羅利用公會二派矛盾, 巧計分化敵營, 為自己解危脫困, 雖稍有瑕疵, 但不是故意
說謊犯罪, 無傷大雅. 這也是神賜的智慧, 主耶穌曾教導門徒, 要 "靈巧像蛇."(大10:16), 應付危局,
化險為夷, 確是妙招巧計.
                       保羅這次在公會受審的表現, 跟他過去幾次危難中的表現, 大不相同, 這次他受審的經歷
與主耶穌在世受世人審判經歷, 有相似之處, 也有不同之處, 主所受羞辱欺凌, 比他更大更重, 但主
表現泰然, 始終如一, 安靜美好. 主雖曾罵過大祭司等人, 但都在後面責備他們, 受審被辱時, 罵不
還口, 打不還手, 忍辱負重, 從未失態; 至於保羅跟他所信的主, 人中第一人相較, 自要遜色多矣.

 II. 主施拯救(23:11):
     (I) 及時慰勉:
           千夫長雖把保羅從他的猶太同胞手中救出, 暫時脫險, 但仍視同罪犯, 關押在羅馬營樓中,
牢房陰森, 益令他失望沮喪, 感到前途茫茫, 這又是他人生的另一低潮, 徬徨驚懼, 不難想見. 加以
他目睹公會領袖, 不公不義, 自己骨肉同胞, 刻薄寡情, 陰狠毒辣, 使他多年來, 一心一意要把福音
傳給自己同胞的夢想, 落空破滅; 再想到日間受審挨摑, 動氣失態, 愧恨交加, 夜闌人靜, 思潮起伏,
正感虧缺主的榮耀, 不覺萬分羞愧, 無地自容之時, 主憐憫他, 就在這緊要關頭, 當夜主再向他顯現,
給他及時慰勉.
   (II) 全力支持:
          這次主不是派天使來幫助他, 而是親自顯現, 站在他旁邊, 陪伴他, 作他的後盾. 猶太人視
保羅為死敵, 高喊 "這樣的人, 從世上除掉他罷, 他是不當活著的."(22:22), 但主把他當寶貝, 要大大
使用他, 視為忠心伴侶, 故站在他身旁, 全力扶持他, 支持他.
  (III) 親切鼓勵:
           主進一步親切鼓勵他 "放心罷, 你怎樣在耶路撒冷為我作見證,"(23:11a), 主深知保羅因為
福音不能傳給他的骨肉同胞, 而沮喪懊惱萬分, 但主對他過去的工作, 給予高度評價,人不聽不領受,
沒人悔改, 果效全無, 不必介意, 只要主知道欣賞, 肯定紀念足矣, 因主裏勞苦, 絕不徒然(林前15:58).
   (IV) 應許獎賞:
           接著主又說 "也必怎樣在羅馬為我作見證."(23:11b), 可見主不但讚許他, 也肯定他過去在
耶路撒冷作的工, 更進一步為他過去的愛心勞苦, 賜他獎賞, 就是成全他多年來定意要去羅馬心願,
讓他在當日世界最重要的羅馬帝國首都, 為衪作見證. 主賜給他更大的工場, 更重大更神聖的使命,
作他夢寐以求的獎賞, 何等神妙! 主這應許, 似暗示他將來要去羅馬作見證, 也會跟他在耶路撒冷
作見證的遭遇一樣, 前途滿佈荊棘, 艱險難行, 絕非一帆風順. 換言之, 他在耶路撒冷的經歷, 就是
他將來去羅馬前的預習操練. 果然, 日後他是帶著鎖鍊, 以囚徒身份到羅馬去的, 何其不幸!
保羅這次蒙主拯救的經歷, 與他過去及日後危難中得救助的經歷, 如出一轍, 都是發生在夜間,
不是主親自顯現, 就是主遣天使馳救(16:9, 18:9, 27:23-24). 可見主絕不會坐視他忠心僕人落難不救,
主不但給予安慰, 加以鼓勵, 更指示明碓方向, 何去何從, 使他遠離凶惡, 化險為夷, 轉危為安.
    (V) 屬靈救訓:
          主在保羅心靈最沮喪, 環境最險惡之際, 給他及時溫慰, 並指示他未來方向, 且為他開拓
前面的道路. 主賜給他的幫助支持, 遠遠超過他自己所想所求, 主曾說過: "我的意念, 非同你們的
意念, 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 天怎樣高過地, 照樣我的道路, 高過你們的道路; 我的意念, 高過
你們的意念."(賽55:8-9). 所以, 只要忠心竭誠為主, 主絕不會輕易放棄不顧他的忠僕, 從主的恩典
充份彰顯在保羅身上, 可見一斑. 此外, 主 "聖潔真實, 拿著大衛的鑰匙, 開了就沒有人能關, 關了
就沒有人能開."(啟3:7), 保羅為主作見證, 儘管前途多艱辛, 環境多險惡, 但無論他到那裏, 主都為
他敞開大門,沒人能關, 讓他通行無阻, 完成主交付使命. 縱使陰府常把他的門關閉, 神都及時為他
打開, 讓他藉著主, 高舉主名, 戰勝陰府權勢, 得勝再得勝, 為主作美好見證. 這予後世傳道人莫大
激勵與信心, 只要忠心事主, 高舉基督, 主都為你開門拓路, 即使死亡的門, 也關不往他. 為主作工,
無論大小, 都具巨大永恆價值, 故使徒保羅為主全然擺上, 不惜犧牲的大無畏精神, 值得我們認真
學習效法.

第二節 該撒利亞受審(23:12-26:32):
  I. 押解經過(23:12-35):
     (I) 陰謀暴露(23:12-22):
          1. 狠毒陰謀(23:12-15):
             (1) 強大勢力(23:12a):
                   千夫長為免保羅遇害, 趕緊押回營樓保護, 猶太人見大勢不妙, 迫不及待, 第二天
天一亮, 就 "同謀起誓," 要殺保羅, 參加起誓者達四十多人, 他們背後有宗教領袖及整個猶太社會
全力強大支持, 去對付一個手無寸鐵, 且最愛他們的保羅.
             (2) 最大決心(23:12b-14):
                   這四十多個人, 為了表示最大決心, 竟向神莊嚴起誓, 並向祭司長和長老保證,
不殺保羅, 不吃不喝, 願受神懲罰, 個個以死明志, 決心可謂大矣!
             (3) 手段詭秘(23:15):
                   這些殺手, 決心雖大, 但手段詭秘卑鄙, 一點都不光明正大. 他們要求宗教領袖
及公會, 知會千夫長, 把保羅帶來, "假作要詳細考察他的事." 表面上是幫助千夫長, 把本案弄清楚,
有罪定罪, 無罪放他, 以瓦解千夫長心防, 疏於防護, 他們就趁機下手, 置保羅於死地, 狠毒至極.
         2. 陰謀破解(23:16-22):
             猶太人的陰謀詭計, 在人看來, 定能得逞, 保羅必死無疑; 但是神只藉三個人作他的
武器, 不到24小時, 就不費吹灰之力, 輕易破解他們的陰謀, 使之敗露失手:
            (1) 少年人:
                  經中僅簡短記載, 他是保羅的外甥, 至他如何得知他們的陰謀, 路加並未點出,
但從記述中看來, 這少年出身不凡, 在猶太社會中, 頗受人尊重, 否則, 很難與公會中人往來, 得此
機密消息. 他熱愛保羅, 獲悉後, 立即冒險進入營樓, 報告保羅, 認真防備, 早謀對策. 保羅得報後,
鎮定沉著, 謹慎小心, 暗中通報千夫長, 否則, 一旦洩露, 猶太人絕不會放過他, 定必惹來殺身之禍,
賠上性命.
            (2) 保羅:
                  他得知這陰謀後, 立即感謝神, 這麼機密的詭計, 竟讓他的外甥獲知, 及時通報,
事關生死存亡, 不敢大意, 經仔佃思考, 慎謀對策, 最後決定利用自己是羅馬公民身份, 藉羅馬軍方
勢力, 解困求存. 乃就近央請百夫長, 帶他外甥, 晉見千夫長, 面報詳情, 請求救援, 以免受害.
            (3) 千夫長:
                  果然, 千夫長重視保羅公民身份, 非常和藹親切接見他的外甥, 並且拉著少年人
的手, 走到一旁, 仔細聆聽他的機密報告, 千夫長聞言色變, 認為事態嚴重, 特囑少年人, 不可聲張,
嚴守機密, 讓他暗中慎審處理, 以策安全.
           (II) 安全護送(23:23-35):
                  1. 告別聖城(23:23-30):
                     (1) 大軍護送(23:23-24):
                           千夫長當即召集兩個百夫長前來, 趕緊調派步兵二百, 騎兵七十, 長槍手二百,
總共472人, 並為保羅備馬代步, 隨軍出發. 為嚴格保密, 維護安全起見, 當夜啟程, 浩浩蕩蕩, 把
保羅安全護送到該撒利亞, 遠離耶路撒冷邪惡凶險之地.
                     (2) 公文隨行(23:25-30):
                           為使押解保羅的手續完備, 千夫長特備妥呈巡撫腓力斯公文一封隨行, 從文中
才知千夫長是革老丟.呂西亞, 他為逃避責任, 竟避重就輕, 未實情實報. 因他一開始就未查明耶京
猶太人突起騷亂真相, 故視保羅為觸犯眾怒, 引起騷亂禍首, 以鐵練捆鎖保羅; 後更誤認他是埃及
的匪首, 並且擬嚴刑拷問等缺失, 文中隻字未提, 只說 "這人被猶太人拿住, 將要殺害, 我得知他是
羅馬人, 就帶兵丁下去救他出來." 趁機邀功, 他只將後段秉公辦理, 克盡職守部份, 美化自己而已.
隱惡揚善, 乃人之本性, 尤其, 外邦軍官雖有疏失, 但未屈從惡勢力, 秉公辦理保羅一案, 尚屬難得,
不忍苛責.
                           從整篇公文看來, 這千夫長處理本案的明智慎重, 及其公正果斷的表現, 讓我們
不得不承認, 他確是個相當令人尊敬羅馬軍官, 他盡忠職守, 尊重法律, 明智果斷, 保護善良. 他以
羅馬公民為榮, 釐清事實後, 對保羅謙恭有禮, 對少年溫和慈徉, 尤其在公文中, 極力為保羅清白
無辜作證, 保他 "並沒有甚麼該綁的罪." 他的美善表現, 與保羅的骨肉同胞, 自稱是神選民猶太人
相較, 真有天淵之別, 這些喪心病狂猶太人, 怎不相形見拙, 自愧形穢呢! 難怪神要用這外邦千夫長,
作拯救保羅的工具, 真是用心良苦.
                      (3) 使徒心情:
                            保羅在重兵護送下, 轉移陣地, 身雖脫險, 仍陷囹圄, 前途未卜, 心情沉重, 百感交集:
                             i. 哀傷悲痛:
                                保羅對最寶貴的福音, 自己以最熱誠的行動, 付出最巨大的代價, 一心想傳
給自己最愛的骨肉同胞, 結果, 事與願違, 全無果效, 落得如此悲慘下場, 怎不痛心疾首!
                            ii. 感謝主恩:
                                保羅數度出死入生, 在千鈞一髮之際, 主都及時伸出援手, 救他脫離危難.
尤其, 每逢他心情最沮喪絕望, 人生最失落低潮之時, 主都賜他最溫馨的安慰鼓勵, 他怎能不感謝
主恩!
                           iii. 興奮鼓舞:
                                自主深夜應許他去羅馬為他作見證後, 第二天立即兌現, 羅馬帝國以將近
五百官兵, 一路浩浩蕩蕩, 護送他踏上羅馬之行第一站該撒利亞. 他自感前途多舛, 來日無多, 乃以
基督精兵雄姿, 揮別聖城, 興奮鼓舞, 邁向他一生最期盼重視的戰場, 他信心滿滿, 鼓足勇氣, 準備
為主打一場美好的仗, 付出生命, 也在所不惜, 因為他所信的主, 已在天上為他預備好冠冕, 賜給他
作獎賞.
                       2. 旅途安順(23:31-35):
                          (1) 經安提帕底(23:31):
                                安提帕底在耶路撒冷西北方約35哩(詳附圖一), 係當日從聖城赴該撒利亞必經
之地. 五百押解保羅官兵, 遵命連夜把他安全送到安提帕底, 紮營歇息.
                          (2) 抵該撒利亞(23:32):
                                第二天, 由七十騎兵護送保羅, 繼續前行, 其餘官兵返回耶京營樓交差. 該撒利亞
瀕地中海, 距安提帕底約26哩, 當日就安抵該撒利亞, 順利完成護送任務.
                          (3) 謁腓力斯(23:33-35):
                                七十騎兵抵該撒利亞後, 立即進謁巡撫腓力斯, 呈送押解公文, 並命保羅站在他
面前, 聽侯發落. 巡撫看過公文, 只問保羅是那省的人, 知道他是基利家人, 就說: "等告你的人來到,
我要細聽你的事."(23:35a), 隨即 "吩咐人把他看守在希律的衙門裏."(23:35b). 保羅沒關在監獄中,
應是千夫長公文美言的效果. 這樣, 神為祂的忠僕, 預備一處對他身心都有益的地方, 免得再受牢獄
之苦, 使他在連日經歷打壓逼害, 艱難困苦後, 體力得以恢復, 心靈得以復元, 從新得力, 以應付立即
到來漫長的審訊.
                     3. 屬靈教訓:
                        (1) 人算不靈:
                             "千算萬算, 不如神算." 的確, 這次猶太人機關算盡, 到頭來還是"人算不如神算,"
功敗垂成. 這四十多個起誓要誅殺保羅的凶徒, 失敗後是否真的不吃不喝, 餓死謝罪, 真大有疑問,
說不定第二天就大吃大喝, 那裏有羞恥悔罪之心. 說來弔詭, 全世界的人, 紛爭不斷, 只有一件事,
同心合一, 那就是 "敵擋耶和華, 並祂的受膏者."(詩2:2), 神豈會讓他們得逞, 在天上嘰笑他們, 審判
之日一到, 他們就要在道中滅亡, 無一倖免.
                        (2) 惡棍必亡:
那四十多個起誓要殺保羅的惡棍, 凶惡可怕, 他們藉最神聖的名, 作最邪惡的事,
手段凶殘卑鄙, 動機邪惡不正, 傷天害理, 神人共憤, 他們竟敢在神面前起誓, 受神管教, 毫不自知.
他們狂熱無良, 要殺無辜, 誤以羞辱為榮, 必應誓言, 得到報應, 即使背誓不死,也必終生活在羞辱中.
這些惡棍跟從前未悔改的保羅一樣, 緊抱死的信仰, 作盲目的狂熱份子, 殘害忠良, 冷酷凶狠, 著實
可怕, 但在神的手中, 惡棍必亡, 一個也逃不了神的審判.
(3) 信徒警鐘:
保羅在耶路撒冷受逼害事件, 響起了聖城信徒的警鐘, 他們身陷險境而不自知,
都是信主基督徒, 但不受猶太人的逼迫, 唯獨保羅成為他們眾矢之的, 恨之入骨, 亟欲除之而後快.
原因是這些信徒都為律法熱心, 不像教會成立之初, 大家都為復活的主熱心. 他們堅持傳統, 適應
環境, 與死守律法的猶太人, 親睦同居, 和平共存, 故能在耶路撒冷, 安居樂業, 無災無難. 但這只是
暴風雨前的寧靜, 不久就不知不覺被死守律法的猶太人同化, 若不隨波逐流, 還是逃不了他們無情
打擊逼害; 彼得牢獄之災, 司提反石打殉道, 就是最明顯的例證. 身為信徒, 要特別警醒, 時時毋忘
追求真理, 高舉基督, 才是趨吉避凶, 奔走天路最安全的保證.
(4) 作神大事:
保羅這次能逃過凶徒的毒手, 他的外甥揭發陰謀, 功不可沒, 他作的一件小事,
竟成就了神的大事. 他的外甥少不更事, 做不了保羅那樣大的事, 但若沒有他做的小事, 保羅也作
不了日後神要他作的許多大事. 這少年人, 無名無姓, 只因他作了一件小事, 就被記入聖經, 使人人
知道保羅有個了不起的外甥, 將來在天國, 人人敬佩他, 個個讚賞他, 這就是為神作工, 無論大小,
都不落空.
這少年作的雖是一件小事, 卻是為主作的大事, 價值永恆, 而且使二千多年來,
所有的人都得到益處, 試想若沒他作的這樁小事, 保羅就永遠沒有機會去羅馬傳福音, 很多外邦人
因之不能信主得救, 保羅也不可能寫那麼多書信給當日信徒, 見證基督, 闡釋教義, 流傳後世, 福被
萬民. 所以, 他是二千多年以來, 凡我信徒都應衷心銘感的非凡少年人, 真是個值得青少年效法的
榜樣典範,

                               2014年 4月 4日 校一核補正 台北 / 2017年 6月 9日 二校 台北
                                                          2022年2月17日終校 台北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